每天与数据打交道的人,似乎都有着类似的特质:精力充沛、思路清晰、表达稳健。采访这天,韩冰瑞刚结束一场业务流程优化会议,还没来得及回工位修整,就匆匆赶来,开始了新的讲述,一个财务人与卫华二十多年的故事在她口中娓娓道来……
卫华不会让你白走每一步路
阿里巴巴有一句经典俗语:“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陈”,韩冰瑞在成本管理岗位上能像今天这样游刃有余,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她在基层多年的沉淀。
2000年,年仅十几岁的韩冰瑞离开校园,踏足社会,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她是一个极其恋家的人,因此目标也很明确——一定要找个离家近的工作。十几岁正是懵懂的年纪,校园之外的一切事物于她而言都分外陌生,她虽然在地域上目标清晰,对各行各业却知之甚少,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回想二十多年前年少懵懂的自己,韩冰瑞有些怀念,“在那么多‘家门口’的工作中看到了卫华。卫华也愿意给没有丝毫工作经验的我一个机会。”
来到卫华的第一个岗位是生产部仓库保管员,工作内容倒是很简单,只负责登记生产物资的出入库,还没有涉及到账目数据。初入职场,又是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年纪,韩冰瑞对这些机械物件显得格外上心,每个经她手的物资她都有意去记忆它的样子,更加深入了解它的作用和价格。久而久之,她觉得自己都能称得上一本人形“百科全书”了,当然,“书”中的内容仅限于仓库的物资。
最开始与数据打交道也是在这间仓库,她做保管员的第二年个年头,恰逢同事离职,韩冰瑞顺理成章地接替了同事的岗位,从一名保管员变成了统计员,每天接触的东西其实没有太多变化,但她的手里多了一份账本,沉甸甸的,瞬间也让她的内心沉淀了下来,虽然她年纪不大,但也清楚,一旦涉及到金钱账目的事项,哪怕平时再怎么大大咧咧,干活儿时也要让自己“心眼子小一些”。
在仓库这一方天地呆了八年之久,韩冰瑞自己也没想到她这么能“耐得住性子”。但现在回忆起来,八年时光仿佛也就弹指一挥间。这期间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多,韩冰瑞也在认识新物料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这些产品原材料的相关认知为后来的她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008年,公司迎来了一次大幅度的组织架构调整,原先隶属于生产部的统计员岗位被划分到财务中心,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机构调整,韩冰瑞抓住机遇,主动求变,顺利获得了调岗的机会。从仓库统计员转到结算会计,这一次调岗,她开始接触公司的业务,开始频繁与供应商沟通对接。至此,韩冰瑞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财务人。
就像韩冰瑞所说的:“在卫华,每一步路都不会让你白白走过。因此哪怕你的学历背景没有那么优秀,你也一定要能经过长期实践与打磨,经过不断的试错与修正,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与沉淀。”
积累的道路本就没有荆棘丛生和跌宕起伏,有的只是涓涓细流汇聚成海。韩冰瑞坦言,她并没有特意为此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曾“悬梁刺股”“昼耕夜诵”,也不曾“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而是在一点点、一天天、一步步的量变中向上生长,正是在生产一线八年积淀和十多年在业务层面的厚积薄发,成就了今天的她。
有能力者 无所畏惧
“这台车的毛利怎么这么低?”
韩冰瑞的大脑飞速运转,各个要点在脑中如影片放映一般迅速排列组合,没有让领导等待一刻,就分析了好几层原因。
“材料性价比不高。”
“报价本身也报低了。”
“您看这里公司还产生了一大笔额外的开支。”
……
自从来到成本管理岗之后,韩冰瑞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领导的“突击考试”,但作为一名资深财务人,她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做好每一张答卷。
韩冰瑞转到成本管理岗位是在2019年,与此前她经历的所有岗位不同的是,成本管理更考验财务人的综合素质:对公司方方面面的熟悉程度、对市场政策和价格的感知、对数据的敏感度、对数据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优化成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哪怕是财务科班毕业的人,想要做好成本管理,至少也需要四五年的成长时间。”
但韩冰瑞不同,她在生产一线做了七八年记账员,又在会计、报销、总账各个岗位之间辗转了十一年,可以称得上是在账本上长大的,这些经验让她在考虑问题时有了更加全面开阔的思维,无论是“临时考试”,还是“阶段性大考”,她总是能应对自如。
在最近的流程优化阶段性大考中,韩冰瑞就拿下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针对涉及到成本的各个部门来了一次全方位无死角的“大扫荡”,厘清堵塞了许多潜在的漏洞,成本准确率提升58%!
当然,在这份满分答卷的背后,韩冰瑞付出的努力也可想而知。“其实方案不难想,难点在推动执行上”她直言道,“就像是把左撇子硬生生改成右撇子,没人能一开始就适应这种改变。”
生产上原先对于材料的取用没有一个准确规范的限制,很多时候为了图方便,工人们总是一次性领许多材料,做一台车超领几十吨料是常有的事,超出来这么多的材料后面究竟何去何从却是无人可知,又或者大家随便乱取乱放,以致于同一件产品的成本忽高忽低,这样一来就对成本计算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线边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的,通过在产线附近建立小仓库,从总仓库里取出材料放到线边仓供特定的行车备用生产。这样一来,每台行车的生产材料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但改变工人们原先的取料习惯并非易事,从2020年提出建立线边仓开始,到如今材料成本控制取得显著效果,这中间花了三年时间去推行。
“直接去仓库多拿点不就行了,你这先把料放到这小仓里再用,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多不方便,还影响我们生产。”
新流程实施一开始,韩冰瑞就不得不面对各种怀疑和否定,她决定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
但不同部门的领导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生产上关注的是质量和效率,使用线边仓不仅让生产程序更繁琐了,也没对质量提升做出什么实质性改善,注定了这场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每月都会组织各部门领导开会,不仅仅是线边仓,还有其他的流程优化项目。每次在会上大家都争论得面红耳赤。”回想到当初的场景,韩冰瑞反倒显得有些意犹未尽,“从产生问题的原因,到造成的后果,再到优化之后的好处,分析得那叫一个事无巨细。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但现在回忆起来,思维相互碰撞最后达到和解的过程真的让人无比享受。”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伴随着工人们的令行景从、高效执行,这项取料流程的优化项目终于迎来春暖花开。如今的生产车间,一个个线边仓矗立在产线边,见证着卫华工人们生产时的秩序井然……
一眼拿下几百万
作为卫华资深的财务管理人员,韩冰瑞的角色早已超出了单纯的“算账人”范畴,她仿佛有着一双火眼金睛,任何一项异常数据都难以逃脱她的法眼。
仅仅一个眼神,就为公司省下了几百万成本,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韩冰瑞的日常工作中,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常见。
去年七月份某天,仓储部发来一份板材的数据,密密麻麻的数字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韩冰瑞粗略扫了一眼,就这一眼,异常数据立马无处遁形。
采购在购买材料时,一般都要进行理论计算和过磅计算,过磅获得的数据更精确,也比理论计算得到的数据低一些,因此用过磅数据购买材料能有效节约成本,但这次仓储发来的过磅钢板数据居然比理论计算值大!
涉及到公司利益问题,韩冰瑞不敢马虎,当即就联系相关责任人,这才发现了这一批板材超宽、超长,但理论计算时却是按照最小面积做参照,“那么生产上也会用这个最小面积来使用,剩下的许多边边角角就全被浪费了。”她解释道。
可想而知,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板材,这次产生的成本损失不是个小数目,若不赶紧纠正,损失还会越来越多。韩冰瑞组织大家去车间现场,先量尺寸再计算,计算完了再拉着大块的钢板去过磅,这样反反复复算了上百块板材,几天下来,所有人都筋疲力尽,得到的结果虽令人吃惊却也在意料之中,每吨板材造成浪费3.68%!这已经算是个较大的成本漏洞了。
“出现问题立刻整改”是韩冰瑞一直信奉的工作信条。在找到原因的那一刻,她就决定调整仓库的工作方式——材料版面得按照最大利用化呈现给生产,让生产完全把有效版面利用起来。
“我们告诉仓储部应该怎么合理标版面,分析现在的情况会造成多少浪费,使用新的数据能省下多少成本,仓储部也很有心,立马就去落实了,整项工作走下来其实非常顺畅。”这样一顿操作下来,仓库板材的浪费减少了2.23%,为公司省下了四百多万成本。韩冰瑞用责任与细致为公司挽回损失,创造出无限价值。
在许多人看来,整日面对着枯燥的数据,生活难免不会乏味,但在韩冰瑞眼中,那些漂亮的数据背后可能是一群人的慷慨激昂与唇枪舌战,是无数同事夜以继日的认真与努力;异常的数据或许会给她带来一些工作量,但正是这些错误让她看到属于人的鲜活,加错数点后诚恳认错中带着憨厚与可爱,报价错误后尽心尽力的奔走交涉,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每一份数据当中其实都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厚重的账本中成长,在种种考验中成材,在细致与敏锐中成事,韩冰瑞与卫华的故事还在继续……